近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GBIF工作组收到中国绿发会志愿者报告的中国大鲵数据,相关数据已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络(GBIF)平台录入并发布,供参考及下载。
据悉,中国绿发会志愿者于2022年7月14日在湖南省张家界武陵源核心景区观测到了一条悠然自得的中国大鲵。中国大鲵,学名Andrias davidianus,俗称中国娃娃鱼,是生活在淡水中的两栖动物,是我国的特有物种。与化石记录比较发现,1.6亿年来它们的身体结构没有明显的变化,因此被称为“活化石”。中国大鲵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995年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1998年被《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列为极危物种,2016年被《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列为极危物种。因此,中国大鲵是两栖类保护的旗舰物种。同时,它也是IUCN红色名录极危(CR)物种。
公民科学家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力量,也是生物多样性信息学的重要贡献者。中国绿发会通过GBIF数据平台,来助力推动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努力。
数据下载地址:
https://www.gbif.org/occurrence/3862907301
数据引用方式:
Zhou J, Wong L (2022). CBCGDF CCAfa Volunteer Observation Archive. Version 1.85. China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Green Development Foundation. Occurrence dataset https://doi.org/10.15468/wxze8b accessed via GBIF.org on 2022-07-15.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